智能建造技术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5-03-0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房屋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够从事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核心能力:

数字化设计能力:熟练运用专业设计软件,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建筑、结构、设备等多专业协同设计,能够创建和管理数字化建筑模型,实现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纸的全流程数字化表达,精准呈现设计意图,提前发现设计冲突并优化设计方案。

智能施工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智能建造过程中的各类施工技术,包括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智能工程机械操作与管理、施工现场智能化监控与管理系统应用等。能够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智能施工技术,组织施工生产,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目标的实现。

信息化管理能力:具备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熟悉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够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智能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为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优化施工方案、预测设备故障、评估工程风险等。

三、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建筑识图与CAD、建筑力学与结构、智慧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智能建造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BIM建模、智能机械与机器人、Python程序设计、物联网技术、智慧测量实训、智能建造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四、专业特色:

智能建造技术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升级转型而增设的新专业,是在建筑工程专业基础上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群拥有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0余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专业带头人1名;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1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100%,双师素质教师占比100%。这些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实践指导。专业带头人李整建教授,在土木工程和智能建造技术领域造诣深厚,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和课程建设工作,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毕业生兼具土木工程专业技能与智能新土木人才的复合知识结构,就业前景广阔,就业范围广阔。既可选择房地产、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公司等传统建筑工程行业,还可服务于新房地产开发、BIM咨询服务、建筑机器人研发和绿色建筑业等前沿技术企业。据行业预测,智能建造技术人员缺口将大于100万人/年,预示着智能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拥有光明的就业前景。毕业后能够在智能建造设计生产、装配式建筑等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项目设计、建造、管理、运营等工作,能将人工智能、绿色节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项目建造与管理的过程中,承担项目协调、组织和管理的角色,也可以进入勘察、设计、施工、房地产、监理公司等传统建筑工程行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成本管理等相关工作。

已建成5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学院建有8个实验室(水泥实验室、骨料实验室、混凝土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土工实验室、装饰材料实验室、防水材料实验室),2个实训室(VR实训室、BIM实训室),1个研究所(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1个市级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环境友好型墙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2个校外实习实训培训基地。

BIM建模实训中心

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友情链接